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首页  走进灞桥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办事指南  招商引资  政务中心
 

儿童 老人 军人
妇女 残疾人 外国人
公务员 学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1月27日在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2015-03-23 10:48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生态城区总目标,凝心聚力、迎难而上、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93.31亿元,同比增长11.1%,经济总量较“十一五”末提高1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67亿元,同比增长13.3%,财政综合考评排名全市区县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亿元,达到413.68亿元,同比增长31%,投资继续为拉动经济发挥了关键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4.56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速连续4位居全市区县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3.16亿元,同比增长10.9%,实现企稳回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35400元,同比增长1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7000元,同比增长12%左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紧盯稳增长、调结构目标,全区经济保持在上升通道

年以来,全国经济增速放缓,困难空前加大。区政府积极谋划、主动应对、精准发力,采取综合措施,力推我区经济保持较快发展。落实鼓励产业发展12条实施意见,兑现了工业奖励资金,争取农业扶持资金9000万元;针对商铺销售难、出租难的新情况,积极开展入区房地产项目商业面积存量调研,精心策划和重点推介楼宇招商项目10个,召开灞桥区二次招商座谈会、现代服务业项目推介会,成功与市工商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取得明显效果;主动联系银行贷款,支持企业发展;强化项目全过程监管,出台《灞桥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开通规划、土地、建审等绿色通道,对骨干带动型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严厉打击强揽工程、阻挠项目施工等行为,营造了良好的建设环境;认真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摸清了全区产业规模和结构,促进了我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我们始终坚持把产业培育作为区域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扩大总量的同时,注重优化结构,经济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服务业发展进入快车道。随着我区城市功能逐步完善,生态优势日益彰显,一批商贸物流项目逐步建成,一批知名商业品牌落户我区,服务业规模迅速扩大。全年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超过百亿元,已占我区生产总值(GDP)的37%,吸纳就业2.6万人,灞桥作为城东商贸中心的地位日益巩固。现代服务业注入新业态,京都国际、华夏世纪城等商业综合体主体竣工,新丝路大东市招商中心建成使用奔驰、路虎等4S店建成开业,京东商城西北基地落户我区,填补了我区缺乏国内一流电商企业的空白。房地产业释放消费潜力,中铁·琉森水岸、高科·麓湾项目进展顺利,富力·白鹭湾、合能·十里锦绣等项目销售良好,全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190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80万平方米。

新型工业优化升级。全年争取各类扶持资金4000余万元,实施技改项目10个,淘汰落后设备1635台(套),大唐热电、全通电力技改项目全面竣工。累计筹措资金10余亿元,支持省、市重点项目西纺控股集团合并重组、升级换代,纺织集团新厂区采用全新一流进口设备,高标准建成投产。加大工业企业培育力度,盘龙医药回天血液等生物医药项目即将建成投产,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小微企业对经济总量贡献超过百亿元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52.4%,我区被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发展中小企业贡献奖”。

现代都市农业提质增效。利用靠近中心城区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积极搭建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年实施各类农业项目53个,新发展标准化樱桃2500亩、葡萄2600亩、现代化花卉苗圃160亩、大棚草莓280亩、设施蔬菜190亩,新建休闲农业示范园7家,新增省级示范园1个,全区观光农业总面积达到3.8万亩,多种经营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超过70%

(三)城乡建设持续推进

我们坚持城乡统筹、建管并重,不断完善服务配套功能,城乡综合承载力进一步增强。

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年新建、改扩建道路60余公里,新增道路面积180万平方米,电厂东路、东南三环匝道等26条道路建成通车,灞渭大桥投入使用。地铁三号线、秦汉大道、西禹高速互通式立交、西临高速四改八工程快速推进,纺渭路拓宽改造、地铁灞桥至临潼线征地拆迁全面启动。全年铺设各类管网40余公里,架空线缆落地12.5公里,西安市天然气第二门站完成管网铺设,市级重点项目白鹿原水厂达到供水条件,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灞河左岸水源地管网、输电线迁改工程正在加紧实施。

城市管理水平再上台阶。积极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全年购置专业保洁车11台、喷雾抑尘车3台,新增保洁人员300名,新增、更换果皮箱1000余个,数字化城管信息处置中心建成运行,纺西街等4条市级标准化管理示范街通过验收。按照省市要求,累计投入资金5800万元,实施了绕城高速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狠抓缓堵保畅工作,纺织城客运站、地铁出入口周边环境秩序整治取得显著效果,纺新街人行天桥投入使用,新安装交通指示灯12处,新建公共停车场3个、停车位986个。倡导群众“绿色出行”,新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60个,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群众文明程度和城市文明指数大幅提升。

生态环境建设向长远和纵深推进。深入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继续实施浐、灞、渭三河综合治理,浐河右岸红旗段堤防建设全面启动,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右岸4.1公里建成开放,渭河灞桥段堤顶路路基工程、景观林带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成。高标准完成了东三环、西康铁路、陕沪高速两侧绿化工程,洪庆山、白鹿原直面坡完成植绿7500亩,新建绿地广场9处,新增绿化面积760万平方米。扎实开展秦岭北麓环境保护工作,拆除违法建设3。集中行动,严厉打击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行为,取缔非法采沙场5。积极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大了卫生保洁力度,农村环境容貌日益改善。强力推进治污减霾,投入资金4600余万元,在全市率先成立建筑垃圾管理所;调整机制,整合力量,加大了渣土车整治力度;全年拆改燃煤锅炉75台,关停小餐饮147家,封堵排污口3个,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200天。全力争取市上支持,启动了唐家寨污水坑治理、垃圾废气收集等工程,长期困扰灞桥的臭气污染将得到有效缓解。

(四)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我们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改革部署,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破难题,进一步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

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积极实施简政放权,制定了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对4个政府工作部门1个政府直属事业机构进行了合并,精简机构3个。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对247个事业单位进行了分类,完成了320个机关事业单位机构和人员编制核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3项,承接省市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02项。推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简化办事流程,全年新登记企业466家,同比增长92%,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占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制定完善项目入区流程,提高了项目入区门槛,招商引资水平明显提升。全年引进项目23个,总投资301.68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14个,实际利用内资83.2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933万美元,金花宜品、华润万家等一批知名品牌签约入区,招商引资工作持续位居全市区县前列。

发展保障更加有力。完善了灞河新区片区规划,启动了灞桥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编制完成了现代物流工业园区、浐河生态配套区概念规划;渭河灞桥段综合整治规划已上报市政府,将为我区开辟全新的发展空间。抢抓国家支持棚户区改造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贷款,落实了国家开发银行棚户区改造贷款15亿元。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全年报批土5518亩,供应土地1811亩,顺利通过土地卫片执法省级验收。

(五)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我们坚持优化区域布局、产业相对集中、园区引领发展,各园区已经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灞河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实施各类项目108个,完成投资142亿元,占全区总投资额30%以上,普华·浅水湾、万象湾等项目进展顺利。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纺织厂老厂区搬迁改造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首批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试点,灞河新区被授予西安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稳步推进,东西侯村、堡子村、柴马村安置楼主体封顶,香王村、新市村、枣园刘村顺利回迁,永丰村、南程村安置楼正在加紧建设,安村、曹堡村等村改造前期工作已全面启动。三棉、四棉厂区搬迁全面完成,三棉自建村、纺正街两侧棚户区改造正在加快实施。

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金翼服装等项目建成投产,中铁一局电务公司总部建成入驻。洪庆新城累计完成投资35.5亿元,实施项目48个,起步区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方案已经完成,朝阳路北段开工建设。现代物流工业园区利用毗邻国际港务区的优势,项目推进速度加快,西北金属物流工业园项目招商中心建成投用,中源汽配城正在加紧建设,安邦第三方物流项目完成征地拆迁,中储、西港建材、西安绿源等正在办理相关手续,项目储备日益丰富。白鹿原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提速,实施了东月路、双塘路景观提升项目,弘知西路改扩建工程竣工通车,西安鲸鱼沟生态园艺博览园、夏寨都市农业观光园等4个农业示范园已基本建成。灞桥科技工业园区、浐河经济开发区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开发区建设协调推进。坚持四轮驱动战略,积极支持浐灞生态区建设,启动了长乐坡村等村的拆迁工作,完成了郭渠村、草南村整村拆除,黄家坡村等村安置楼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了幸福林带我区范围内的拆迁任务;积极支持国际港务区建设,完成了华南城五期、广汇汽车城、国美西北总部、西工大附中陆港学校等项目征地拆迁。全年共为两个开发区征地6736亩、拆迁面积达35万平方米

(六)民生事业进一步改善

我们在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的情况下,坚持财政资金重点投向民生,争取上级民生资金5.31亿元,投入民生领域资金18.14亿元,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惠民实事取得实效。创建省级“放心粮油示范店”6个、“放心粮油经销点”4个,完成了800家小餐饮企业提升改造;新建农村幸福院11所、社区养老服务站4所;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作顺利推进,5村40户搬迁群众迁入新居;向阳沟廉租房、王村公租房主体封顶,新增廉租住房补贴保障家庭302户,530套收储公租房全部配租;新建饮水安全工程23处,解决了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江村沟周边12个村自来水管网铺设基本完工,群众即将喝上干净的自来水。

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环境不断优化,红旗、洪庆、灞桥3所街道中心幼儿园建成开园,豁口小学等8所标准化学校改造工程主体封顶,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内拆迁配建的4所学校建设已全面启动;我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得到省内外关注,14所学校获得省市一等奖;大学区管理制改革不断深化,全区学生学业发展水平和中高考成绩显著提高。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年举办惠民演出3023场;新建农村健身广场29个、村文化室5个,实现了村文化室全覆盖;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建立了全区文化产业项目库,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白鹿文学奖颁奖活动,崔振宽美术馆主体封顶,白鹿原音乐厅等4个项目进展顺利,一批知名艺术家、文化艺术机构进驻纺织城艺术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区心理健康中心挂牌成立,区中医医院住院楼投入使用,区人民医院住院楼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93%,基金使用率达到92%以上。制定了“科技企业小巨人培育”三年行动方案,积极实施各类科技进步计划,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就业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创业大讲堂”活动,成立了白鹿原大学城就业创业促进联盟,全年提供就业岗位6600个,帮助3000余名困难群众实现就业,新增城镇就业9470余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2万人次;维护劳动者权益,为农民工追回工资6500余万元;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新招录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5;为新征地农民发放养老补助金3800余万元,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位居全市前列。我区被民政部评为殡葬改革先进区。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六五”普法深入推进,新建村级(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160个,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市级依法行政示范区”。认真贯彻新《信访条例》,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全区信访案件较2013下降12%。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扎实开展“六打六治”专项整治活动,全区未发生大安全生产事故。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启动了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积极推进重点领域质量建设,成功创建质量强市示范区。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我区再次荣获“陕西省平安建设先进区”称号。

(七)政府自身建设继续加强

一年来,我们严格遵守和执行各项法律法规,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6件、政协委员提案183件。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革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区政府班子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政府系统执行力、落实力显著提高,政风更加亲民务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印发了《灞桥区进一步加强财经纪律工作的通知》,出台了《街道财务管理制度》等重要制度,将街道纳入了部门预算管理,全区“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21.6%。认真落实“一岗双责”,配合国家审计署完成了专项审计工作,政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积极推行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度,全年受理各类事项15000余件,按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到100%。与此同时,物价、物资、气象、人防、兵役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复杂环境中奋力作为,在应对挑战中克难求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群策群力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一心、辛苦努力的结果,是各级领导干部勤勉工作、恪尽职守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各位政协委员,向关心、支持灞桥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宏观环境依然复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发展任务异常繁重;二是产业不强、层次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的局面仍未彻底扭转;三是城市整体品质还不高,棚户区改造任务仍然艰巨,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仍需提升;四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工作人员改革创新和服务群众意识不强,谋发展、解难题办法不多。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加以改进。

二、2015年主要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展望新的一年,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复杂交织,我区稳增长面临的困难依然很大。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随着国家深化改革的全面实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部署的有序推进、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战略的深入实施,将为我区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区经济仍然保持着较快增长,投资建设方向更趋合理,产业发展方式更加明晰,发展基础更加坚固,发展动力和潜能巨大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信心,积极作为,确保区域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万元GDP能耗降低3.1%;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为实现上述目标,按照省市、区委的总体要求,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质量效益,加快优质产业聚集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要求,针对我区产业发展不强的现实,按照中央关于调结构、转方式的总体要求,坚持边引进培育产业、边调整优化结构,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我区今后的投资方向和产业引进取向,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强力推动经济发展由粗放型投资向质量效益型投资转变。

强力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坚持以服务业为主导,带动全区产业持续发展,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我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40%以上。着力打造城市商圈,以东三环、长乐东路产业带为重点,以堡子村十字、新市十字为核心,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品牌,不断完善产业层级,丰富产业业态。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着力引进金融债券、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等高端业态,提高楼宇入驻率、法人主体注册率、总部经济贡献率。启动创新国际、启龙国际项目,加快新丝路大东市、华阳新天地等项目建设,力争华夏世纪城东城新市建成业,确保凯迪拉克等8个品牌4S店竣工运营。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机遇,大力引进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不断完善物流配套产业链。全面加快西北金属物流工业园、中源汽配城等项目建设,推动北部地区产业聚集。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推动房地产业稳健发展,继续加快高科·麓湾、富力·白鹭湾等28房地产项目建设,全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不少于100万平方米、竣工不少于50万平方米。

转型发展新型工业。突出质量要求,坚持优化增量、转型存量,推动科技型、创新型工业企业发展。依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关停并转低端生产制造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建立工业项目准入机制,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优先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入区,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支持西纺控股集团发展,全力保障纺织集团新厂区生产运行环境。按照市上总体安排,全力支持、配合五环集团搬迁改造,积极参与非经营性资产移交工作。全面加快麟字半导体等15个工业企业建设,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少于11家,引进工业企业不少于5家。

培优现代都市农业。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在特色、优质、高效上求突破,鼓励支持农业园区发展,大力提升现代农业品质。加大农业产业化步伐,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持续扩大我区农业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

(二)推进城乡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完成“十三五”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编制,完成灞桥城市设计、老纺织城城市设计编制;加快纺织城火车站外围产业发展规划、现代物流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灞桥科技工业园区、浐河经济开发区(新区)规划编制,力争渭河灞桥段综合整治规划尽快获得市政府批准。

继续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公共服务、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集中发力,全年安排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6亿元,重点推进一批道路交通、民生公用项目。加快柳新一路、灞丰一路等13条道路建设,完成半引路、霸陵路改造,打通韩森东路,确保堡子村盘道综合改造全面竣工。全力做好纺渭路拓宽改造、西临高速四改八、地铁灞桥至临潼线、纺织城火车站改扩建等省市重点项目环境保障工作。确定白鹿原污水处理厂解决方案,确保西安市天然气第二门站建成启用,全面完成灞河左岸水源地管网、输电线迁改,年内铺设雨污管网不少于30公里。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启动5个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建设

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努力打造美丽灞桥。以生态治理带动区域开发,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深入推进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加快浐河右岸红旗段堤防建设,完成灞河右岸纺园六路至蓝田界段综合治理,完成渭河灞桥段堤顶路及绿化工程。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重点抓好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完成二网公路两侧点式多彩园林景观建设,提升洪庆山绿化美化效果。高标准开展春季绿化行动,完成纺织城客运站广场、灞瑞一路等绿化工作,新增绿化面积不少于40万平方米,新建绿化广场不少于6处。深入推进治污减霾,重点加大建筑工地、道路扬尘防治力度,全面完成燃煤锅炉拆改任务,力争全年二级以上优良天数不少于170天,确保通过省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强力推进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完成唐家寨污水坑排污治理工程,有效解决臭气污染。

铁腕治理,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加快数字化城管平台改造升级,进一步完善部门、街道联动机制,落实城市管理责任。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大力开展渣土车等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查处偷倒渣土、非法营运乱停乱放等行为,多措并举治理城市顽疾。全面抓好缓堵保畅,加快公共停车场、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完善交通标识牌、道路标线,确保纺渭路地下通道投入使用。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为契机,强化食品药品监管,营造安全的饮食用药环境。持续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三)坚持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加快城乡统筹步伐

抢抓国家第二轮信贷支持棚户区改造的机遇,充分利用西安市下放改造审批权限的政策优势,加快重点区域棚改项目策划包装,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尽快编制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引进信誉好、实力强的开发商参与棚户区改造。试点由政府出资实施棚户区改造,力争在东三环沿线三殿村、湾子村等棚改项目招商上取得突破。全力加快三棉自建村、纺正街两侧棚户区改造进度,启动三棉、四棉旧厂区改造,加快美术陶艺厂家属院、汽配社区棚户区项目的手续办理,力争六棉棚户区改造全面拉开。重点抓好长乐东路沿线安村、曹堡村等村改造,完成长乐坡村拆迁扫尾工作,加快推进南程村等10个村安置楼建设,实现柴马村、黄邓村、香胡湾村整村回迁。依托棚户区改造,统筹和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四)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带发展,以投资促增长,保持区域经济良好发展势头。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调整投资方向和结构,重点向基础建设、产业培育、社会民生等领域集中,支撑区域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安排重点项目不少于150个,年度计划投资不少于170亿元。坚持领导包抓、挂牌保护、责任考核、联合督查和定期通报制度,全程跟踪、服务、推进项目建设。全面抓好征地拆迁、管线迁改等工作,切实保障项目快速落地、顺利建设、按期投产。

继续抓好招商引资。进一步改进招商引资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强化量化考核,强力推进招商工作。紧扣国家产业政策,认真研究区情,准确定位,适应经济运行新特点、新趋势,针对新的消费取向,吸引新的商业业态、知名品牌和各类特色商业落户灞桥。抢抓市规划局通过渭河项目区规划的契机,积极打造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根据产业发展布局规划,拟定招商引资导则,完善项目准入评估机制,制定招商引资“负面清单”“任务清单”,提升招商质量和效益。依托四大板块、重点区域,深度开展项目策划包装,充实招商项目库,加快优质资源向项目实体转化。拓宽信息获取渠道,丰富招商手段和方式,组织形式多样的本土招商会,不断强化招商效果。全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不少于5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不少于6700万美元。

切实抓好资金土地保障。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多方筹措资金,全力保障建设和发展需要积极推进土地征收储备和出让工作,切实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珍惜土地资源,继续保持对违法用地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违法乱建农舍别墅、毁田挖沙等行为,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力争顺利通过国家集约节约用地示范区验收。

(五)全力服务园区建设,加快培育经济增长点

充分发挥灞河新区的政策优势,创新管理模式,整合部门力量,形成更加高效的工作机制。灞河新区年内完成投资不少于100亿元,实施项目不少于96个。积极支持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建设,建立经常性的协商交流机制,不断深化合作共建。配合开发区做好征地拆迁、环境保障,全力支持浐灞国际领事馆区、西安金融商务区建设,支持西安港建设、保障西安综合保税区全面运营,努力实现错位发展、多极增长。

坚持把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着力推进园区提质扩容、增产增效。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强化园区管理与服务,不断完善园区服务配套设施,启动陕沪高速洪庆立交收费站项目,完成园区供热中心建设;支持市63中学改造,优化教育资源对园区的支撑;制定入园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园区建设运营管理;提升招商质量,年内引进工业项目不少于3个;洪庆新城要加快田洪正街北延伸段跨西临高速立交桥建设,确保朝阳路北段建成通车,确保洪庆消防队站投入使用。现代物流工业园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启动110KV变电站项目,配合做好深渡村、西王村、三合村整村拆除,年内引进企业不少于2家。白鹿原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强现有示范园规范化管理,启动风光南路、姚沟路建设,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鲸鱼沟、樱桃谷开发建设,提高园区承载力。灞桥科技工业园区:启动公园二期左岸祥云路至西康线段河道治理工程,完成马家湾村绕城高速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浐河经济开发区:加快美丽城镇建设,启动浐河右岸景观设计工作,配合做好纺织城火车站建设,年内引进企业不少于2家。

(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突出重点领域改革,优化我区发展环境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政府部门自身为重点,深化改革,努力破除沉疴顽症,进一步净化、优化我区投资环境,构建更加高效、便民、清廉、透明的政务服务体系。

以公布“权力清单”为重点,简政放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与省市的衔接,做好区、街行政审批事项的取消下放工作,把直接面向群众、基层能接得住管得好的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到街道。严格控制新增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强化行政审批绩效管理。汇总形成区政府部门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并对外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完善政府管理的体制机制。抓住区县政府机构改革的契机,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明晰并强化区、街、社区责任,确保职能合理到位。进一步完善灞河新区内设部门的设置和职能配置,强化招商、建设开发等功能,力戒推诿扯皮、不愿担当。理顺区级部门、街办与产业园区的权责关系,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协同共进、职责清晰、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理顺与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的关系,完善工作对接程序,实现协调互动、相互促进。

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6月底前公布“负面清单”,着力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隐性壁垒。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行后置许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黑名单”制度,大幅提高企业违法失信成本,着力构建政府引导、行业监管、企业自律、社会协同的多元共治机制。

提高服务企业的水平。创新企业扶持方式,深入了解入区企业的困难和实际需求,发挥政府优势,在协调推进、信息共享、宣传推介、楼宇招商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围绕“龙头企业强实力,小微企业增活力”两个重点,整合各类扶持资金,扩大产业扶持资金规模,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向重点企业、薄弱环节投放,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大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协调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手续办理难、环境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千方百计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依托产业园区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基地,为我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便捷的平台。

强化人力资源建设。依据产业发展定位,围绕城乡规划、生态保护、财政金融等灞桥发展急需的领域,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加大新征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培训力度,提供更多有专业特长的劳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七)全面推进民生事业,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牢固树立发展为民理念,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切实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扩大就业新渠道,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鼓励全民创业,重点解决好新征地农民、复转军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问题。全年完成就业培训不少于2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不少于5.3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不少于9000人,发放小额贷款不少于8000万元,力争年内实现全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持续扩大社会养老、医疗保险覆盖范围,重点做好新征地农民、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的参保工作,不断提高社会保险水平;加强劳动监察、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大力发展老龄事业,新建3所社区养老服务站、5所农村幸福院

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支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实施“科技企业小巨人培育”三年行动,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制定出台灞桥区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新筑幼儿园、新合党家幼儿园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办人民满意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切实增强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水平,建成10片区化街村一体卫生室。积极实施文化惠民项目,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着力打造特色文体活动,全年送戏下乡不少于3000场次。大力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继续实施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搬迁,年内确保5个村45群众迁入新居。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质性启动洪庆山深山区村庄移民搬迁工作,建设生态型宜居宜业新家园。继续抓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完成第九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加大社会治理力度。深入实施“六五”普法,加强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工作,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积极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机制,着力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水平。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反恐处突能力,有效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积极化解信访案件,努力消除不稳定因素。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三化”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确保全年无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全面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在国家强调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在经济发展面临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对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的一年,区政府将主动适应新常态、新要求、新形势,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服务发展。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越是经济发展的困难时期和关键时刻,越能体现我们的工作作风,越能检验出我们的工作能力。各部门、各街道要强化抓落实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标准意识,勇当抓落实的“主攻手”,坚决克服等待观望、畏难懈怠的消极情绪,坚决纠正庸政懒政、为官不为和“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敷衍行为。始终做到务实严谨高效。对各项安排部署,要精心谋划,尽快制定推进措施予以落实。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不能在抓落实上打“白条”、做“虚功”、搞变通,努力形成务实创新、敢于担当的良好工作氛围。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创新思路,更新观念,切实转变管理模式,改变过多参与经济、干预经济的思维定势。出台《加强政务服务实施意见》,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度,提高办事便捷性,让企业舒心,群众暖心。深化政务公开,增强透明度,强化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监管,防止“暗箱操作”。坚持依法依规审批,抓好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坚决杜绝随意调整规划、降低建设标准等行为,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坚持阳光拆迁、妥善安置,维护群众合理利益。坚决依法履行职责坚持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用法制思维调解经济运行、管理社会事务。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回应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坚决纠正行政违法行为。切实做到勤廉从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三公”经费管理办法,全面推进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纪案件。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整治“四风”,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努力建设一支勇于担当责任、始终勤政为民、严守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承载新的梦想。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实的作风、更高的标准、更大的担当,汇集各方才智,凝聚各方力量,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努力开创灞桥更加美好的未来!

上一条: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1月17日在区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下一条: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1月16日在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 关闭窗口 }

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地址:西安市灞桥区纺一路169号  ICP备案号:陕ICP备05008157号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